《培养写作能力的“学评式”语文课例研究》公开课《灯祭》
作者: 李欣宏 | 发布时间: 2020/9/28 12:13:20 | 1449次浏览
《灯祭》教学设计
金坛区岸头实验学校 李欣宏
一、导入
同学们,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我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春节。那么每到春节,你的父母都会为你们准备些什么呢?
过年点灯是我们民间的习俗,著名作家迟子健在文章中写到:“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她为何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盏灯,领略一些不寻常,共探一种美好。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三大目标。
二、走进一盏灯
同学们,下面请你默读课文,找找围绕灯发生了哪些故事?
父亲为我做灯、我提灯拜年、我送灯给父亲
看来在全文中啊,灯是——“灯”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三、领略一些不寻常
那么这是一盏怎样的灯呢?
这盏灯为什么不寻常?下面请你找一找
1.是父亲亲手做的2.做灯的过程 3.这灯可以给我带来光明、美好、幸福
正是这样的一盏灯,让我体会到灯背后饱含的父亲对我的爱,因而不寻常
四、共探一种美好
小组合作讨论,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1.描写方法
第二节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详细展现父亲做灯的过程、制灯的艰难,体现父亲的用心,饱含父亲的爱。
第五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展现我对灯的喜爱、父亲的幽默,借此表达父亲对我的爱
我为什么会折腾这些光——让我感受到快乐、自豪——父亲懂我吗——没有责怪我——对我的宠爱
父亲对我的爱体现在这些小细节里
2.比较法
“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能让我提上一盏灯。”
称心如意(适合心意、愿望能得到满足)总能(永远、无例外地)——这灯不是随便买的,是符合我心意的,是精心准备的,表达父亲对我的爱
父亲对我的爱体现在这些小细节里
添字法
3.因为有了父亲亲手给我做的饱含父爱的灯,所以作者的内心又怎样的感受呢?(原文告诉我)
第九节加感叹词,是不是更能体现不寻常?比如“啊、啦、呀”——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过年的幸福、快乐,我对父亲的感激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10小节也有一个感叹词,齐读
虽然我们身处黑暗也要心怀光明,这或许也是父亲借灯想告诉我的道理。
——齐读
4.改写文章
有时然而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在父亲49岁那年,在离除夕夜仅有一个月的时候,父亲永久的离开了我们。关于父亲的离去,12、33节中有提及。——齐读请你结合12、33节填空。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黑漆漆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 悲痛、忧伤;父亲给我起名迎灯,可是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 那盏灯 ,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 到路上接他回来呀 。
在这里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爱
文章的最后,我买灯送给父亲,那么父亲有没有感受到我对他的爱呢?“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似乎父亲也感应到了女儿对他的爱。
5.疑问法
同学们,文章的标题是《灯祭》——用灯祭奠父亲,前文写父亲对我的爱,后面我用灯祭奠父亲,表达对父亲的爱。文章首尾呼应,也很完整。那么文章后半部分写家里人请父亲回家过年,似乎与灯无关,为什么要添加进去。
写弟弟、“我”、姐夫、母亲的话,以及小虎的表现,这也是祭奠父亲的一种方式,更能衬托出家人对父亲的思念、爱,因为父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
6. 其实父亲真的能被迎回来吗?作为知识分子,这部分带有一点迷信色彩,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带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形散而神不散
所以,爱也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线索。
文章最后,“那等守着他,虽灭尤燃”,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灯会熄灭,但父亲对我们的爱,我们对父亲的爱却像火一样永远热烈燃烧着。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文章借写灯表达父亲对我,以及我们对父亲的爱,虽然都是些朴素的文字,但却饱含真挚的感情。
五、小练笔
作者在文中通过这些文字、这些小小的细节,展现爱的主题。请你回忆生活中的与家人相处的小细节,用学过的方法,通过精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与亲人之间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