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岸头实验学校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师发展>>课题研究>>阅览文章
《培养写作能力的“学评式”语文课例研究》公开课《河中石兽》

作者: 李欣宏 | 发布时间: 2019/5/22 15:07:31 | 428次浏览

《河中石兽》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识记并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字意、句意,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河中石兽》。

二、积累文言词汇

谁来说一说你了解的一些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倒装句、判断句......

下面分组合作一起总结本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倒装句等文言现象

三、走进文本

【找一找】

1.这个故事主要围绕一件什么事展开?——寻找石兽

出现了几个人?——僧人、讲学家、老河兵

最后按照谁的方法找到了石兽?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画一画】

2.一般在河里丢东西都去哪里找?——下游

那老河兵为什么去上游找呢?理由是什么?把老河兵的话转化为图形(简笔画)来展示。

3.那么僧人在哪里找的呢?结果怎么样?

讲学家在哪里找的?理由是什么?

僧人们觉得这个理由怎么样?——众服为确论。书上没有揭示结果,你们猜想结果是什么?

4. 齐读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理由,找找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老河兵能找到,将学家找不到)?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流水、石兽、泥沙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5. 从找石兽的过程中,你觉得三人有怎样的人物形象?

僧人: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经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变一变】

6. 老河兵对二人的做法有一句评价: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求之地中,固颠; 求之下流,不更颠乎?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亦颠。

7.纪昀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常常对所叙内容加以讥讽和评论。

文中从哪些地方还可以读出作者讲学家的嘲讽?

8.文章中写到了两次,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老河兵的,则是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尔辈不能究物理

【填一填】

9.对整件事有什么评价?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把自己的收获填进去。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践出真知;要多元化思考;不能随意嘲讽别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金坛区岸头实验学校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街道岸头村东街40号 电话:0519-82538560 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