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写作能力的“学评式”语文课例研究》公开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 李欣宏 | 发布时间: 2018/11/26 16:55:20 | 1461次浏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李欣宏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我们唐代就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一篇又一篇的精彩佳作,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有想象力,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也展开想象力,去邂逅李白的另一首佳作,去感受朋友间的暖暖真情。
——齐读诗歌名
二、解读标题
看了标题,老师的内心产生了无数的疑问,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帮忙解决。
1.谁写了这首诗?名:时:地:作:评:
2.这首诗写给谁?王昌龄是盛唐一位边塞诗人,他一生坎坷,性格与李白相似,傲岸不羁。有“七绝圣手”之称。
3.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大家知道“左迁”的意思吗?——被贬职,那么大家要知道在古代其实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左迁”是贬职的意思。
“龙标”是地名,比较偏远,是离长安三千多里的荒凉地方。
那作为好盆友的李白当时在扬州,当他听了这个消息后,立马写了诗给谁—王昌龄 来表达他对朋友的情谊。
4.为什么会被贬?《新唐书·文艺传》载:天宝三年,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不拘小节,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特立独行,受同僚的非议)。
5.现在请大家理解诗歌名。
明确: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所以写一首诗寄给他。
三、朗读诗歌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诗歌。同学们,好诗不厌百回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个小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2.读准节奏。
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李白,美美的读,体会诗中的情感。
1.生读—生评——划分节奏——齐读——师点评
2.下面请大家尝试着说一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什么是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布谷鸟 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
我听说这两个龙标意思不一样。古人经常把任职的地名或官职名称呼一个人。
四、品读诗歌
1.同学们,诗歌啊,也是有眼睛的,如果老师请你从这首诗歌当中找出一个词语作为它的诗眼的话,你认为是——愁心(画图、板书)
2.你从诗歌前两句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颗愁心?他到底在愁什么呢?
杨花落尽——杨花飘来飘去、落尽,飘零之感,那人们看到,也会产生一种愁思。王昌龄被贬,贬到很远的地方,也和杨花一样漂泊不定,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五溪——非常遥远的地方,听说王昌龄被贬到五溪,而且这地方又是那样的荒凉,怎能不为朋友担忧,这个愁里面有同情、有担忧。
子规啼——听到子规的啼叫,眼前看到杨花飘落,耳边听到子规凄惨的叫声。
3.那老师能不能把这句话改为“桃花盛开喜鹊鸣”?——前面营造悲凉的情感,改后不符合情境,——请学生读
由第一句话知道这是什么时节?——暮春——开头第一句营造悲凉气氛,所以开头第一句,不仅是写景,更是在写景抒情,然后第二句开始叙事,我听说王昌龄要经过五溪。所以我要把这颗愁心寄托给谁呢?——明月
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4.同学们,明月会说话吗?他有情感吗?但是在这里我们好像看到他把明月当成了知心好友,他要把对朋友的愁心寄给谁啊——明月。让明月对谁说?带给王昌龄。
5.那老师不禁要问了,他为什么要寄给明月呢?他为什么不寄给白云?不寄给大海呢?明月此时已经赋予人的情感了。
比如说,在中秋节的夜晚,如果此时你的亲人朋友在外地的话,你可以抬头看看什么——明月。因为你的亲人朋友可能也在那一头看着明月,明月千里寄相思。
明月是圆的,团圆之意,作者也希望和朋友早日团聚。月光是不是皎洁的、纯洁的,其实也暗含李白和王昌龄之间的友情是纯洁的。
其实在古代,很多诗人都会把明月、月亮融入笔端,或遥寄相思,或寄月抒怀,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也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学们下课后也可以搜集相关的诗句。
14.此时我们看到,诗人的愁心好像完全停留在了明月之上,一直追随着王昌龄到夜郎以西。老师在读完这首诗后,也写了一篇小短文。(再读诗歌)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读到李白对朋友的情谊真挚。
16.可能在你的身边也做着你的朋友,你对朋友肯定也有一定的理解。接下来,我手写我心,
朋友是一缕金色的阳光,照亮你的整个世界。
朋友是一阵和煦的春风,拂去你满身的疲惫。